
美式烧烤
来美国前都听说美国是美食沙漠,很多中国胃都难以适应。我这个人胃口好,也喜欢瞎吃瞎做,口味不叼,很多国家的料理也都有福消受,然而即使这样,想到要来美国学习生活,我也不免嘀咕起来,怕在美国我的胃要郁闷死。来美十年多,对于美食沙漠这个称呼我完全赞同,毕竟说起美国菜,大家也就能想起炸鸡,汉堡,烧烤这些听起来就很单调,粗糙,而且且不健康的东西,实在乏善可陈。记得有一次一个美国朋友问我,如果有朝一日,你回中国了,你最怀念美国的什么?我当时没多想,因为脑中立马就蹦出了橄榄球,美式烧烤两个词。我自己也很意外,我竟然这么喜欢美式烧烤?最近偶然看的一个烧烤比赛的真人秀,看后非常喜欢,也颇有感慨,关于美式烧烤为什么给我这么深的印象。
奈飞最近给我推送了不少美食的真人秀,其中就有这个美式烧烤的真人秀The American Barbecue Showdown。开始我其实有点怀疑的,美式烧烤不就猪肋排(pork rib),牛腩(beef brisket)么,还能有什么花样?然而两季看下来,越看越喜欢。
这个真人秀节目的形式很简单,每集比赛两位评委出题目,限定时间,每名选手独立完成,评委根据成菜打分,每轮比赛最后一名被淘汰,一直淘汰到剩余一人便是最后的冠军。
这个节目吸引我,起初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美式烧烤。烤肉自然不用多说,猪肉,猪肋排,牛排,牛腩,鸡肉,火鸡,烤着我都爱吃。与烤肉相配的各式配菜甜点也是必备,不配烧烤我反而没那么爱吃。但是无论哪一环节的比拼,哪怕我正在吃饭或者酒足饭饱,里面的美味还是令我垂涎欲滴,让我无比羡慕里面的主持和评委。
特别要提到的是节目的两个评委,不愧是专业的厨子,并且是久经赛场的选手/评委,评委的高水平直接奠定了比赛的可看性和公平性。一方面烹饪的题目是他们出的,每一关都有不同的考核点,并且越来越难。比赛后的点评精准到位,有理有据,而且他们不只是会评价最终结果,还会在制作过程中就提供旁白和点评,可以说要让比赛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他们功不可没。
这个节目里既有常规的烧烤,考察选手基本功;也有各种挑战花样,考验选手的技巧创意。既然是比赛而不纯是炫技,那么就要有挑战,也有策略。比赛除了第一关,每一关都有些不同的限制和要求。除却基本上从来就不够的时间,会有奇异的食材(前面提到的野味,全猪),或者特殊的烹饪条件(明火,篝火,甚至自制简易烤炉),或者规定的加工方法(比如必须要包裹成层,或者必须烤可以手撕的手感)。入围的选手都是民间的烧烤达人,大体水平不会太差,然而这种高水平的比赛,比拼的就是细节,而评委基本都能捕捉到细节的差别,指出不足,这让赢的选手有理有据,输的选手心服口服。
目前的两季节目下来,我真的是被各位参赛选手的技巧所折服,看似简单直白的烧烤能搞出这么些花样,有那么多的讲究。不管是为了节目效果,还是真实情况,有些选手真的是没有尝试过一些烧烤方法。比如第一季最后决赛烤全猪,选手们需要自己要从搭建土窑烤炉开始,并且自己想办法把猪架在烤炉上。其中一位参赛选手Tina并没有设计好怎么样防止全猪,导致她没法翻面,整个猪也几乎散架,实在是十分窘迫。 又比如第一季中段有一集选手们被随机分派不常见的野味,绝大部分选手并没有烹饪野味的经验,而那些野味拿来吃在美国也确实不太常见(比如短吻鳄),可以看得出有些食材让选手颇为不适,但他们需要冷静下来,快速的确定肉质和合适的烹饪方法。
另一方面,从应对比赛的角度,选手需要因条件而异,按照限制,特别是时间限制,改变烹饪方式。比如我自己烤肉也知道有些肉质粗糙的肉,比如beef brisket,只要时间够,用现代的恒温的烤炉,一定能烤出想要的口感,且容错空间很大。但是比赛里从来就没给过这么多时间,那么就需要在火候上加以控制,但是比赛的考虑往往是炭烤,所以还需要对温度的精准把控,需要厨师敏锐观察,快速调整,容错空间并不大。相应的,比赛中会有突发状况,比如火候不好烤焦了怎么处理。评委的嘴很刁的,他们很轻易就能吃出问题,但是选手及时准确补救的技巧,也依然能赢得评委的青睐。两季中都有选手在比赛中不断遇到突发状况,但处理得当最终在当轮中胜出。
至于最终的评价,完全取决于评委,这点就算评委再公平再专业,评价也是主观的,尤其是对口味的喜好。但是这也是比赛考验的一部分,选手的目标并不是感动自己,或是追求技法的绝对难度。选手们的目标是征服评委。这也符合我对美食的理解,吃的人爱吃才是美食。
除了美食和比赛本身,节目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随着节目的深入,我找到了美式烧烤的精神内核,那其中折射出的美国这个国家的特质。
首先是这个节目的立意特别讨巧。奈飞并不乏美食节目,但是挑选烧烤应该是最有美国特色的烹饪了:它折射出了美国的家庭观念。家院子里支起大大的烟熏炉,明火炭烤,各种调料刷在喜欢的肉上,放进炉里烤上好一阵子,期间可以跟家人朋友在院子里玩闹聊天,待烤物火候正好时趁热供应,这就是典型美国周末家庭聚餐。烧烤之于很多美国人都包含着家人的记忆,就像咱们中国餐饮中大家常说的“妈妈的味道”。比赛中几乎每个选手都会提及几个饱含自己家族传统或者记忆的主菜或是配菜菜谱,抑或是酱料佐料之类的。当然偶有煽情,美式主旋律之感,但是烧烤这个传统之于美国人的影响,确实十分深远。
同时,烧烤很体现美国普通人所崇尚的的勇敢进取,永葆乐观的精神。烧烤真的是一个体力活儿,准备炭火,加上烧烤一般是一个长达几个小时的工作。并且大部分的时候烧烤是一个人的是事情,这劳累与孤单,与美国人一直崇尚的独立自主开阔讨生活的精神内核暗合。以我自己有限的烧烤经历来说,哪怕只是稍微炭烤些串串,两三个小时就已经累的不行。而选手们要连续若干天每天干,每天从白天干到黑夜。诚然选手中大部分人是半专业或专业的厨师,以烧烤为业,只有少数人也有人是纯凭爱好。但无论如何能有这么大的精力撑下整个比赛,实在是令人倾佩。他们每个挑战,除了最后决赛需要过夜的烤全猪,都是自己独立完成,4到8个小时的规定时间内,他们要烤制主要肉食,还需要设计和制作与之搭配的配餐。如此高强度的比赛,完全一个人完成,真的是令人倾佩。在比赛期间会穿插各种采访和聊天桥段,哪怕是在紧张的比赛中,时有突发状况,但是选手们不忘自我调侃,自我鼓励,为自己的小目标达成喝彩。
比赛的进程当然是紧张的,但是比赛中选手之间的友谊和鼓励,也很让人暖心。比赛是残酷的,每一轮的比赛都会淘汰当轮的末位选手,而且每一轮都独立,上一轮的冠军下一轮就可能出局。每轮最后成绩公布无疑是最难受的桥段。但是成绩公布后选手互相庆祝,并且互相拥抱安慰估计被淘汰的选手,能冲淡些比赛的残酷感。诚然选手们都希望赢,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尊重,以及不计得失的互相帮助,都折射了比赛紧张之外的人情味。两季我最喜欢的两个选手分别是第一季的大黑哥Rasheed 和第二季的纹身社会大哥Logan。除却他们的高超的技术和稳定的输出,我特别欣赏他们在其他选手遭遇困境的时候深处援手,或是技术指点,材料支持,甚至只是鼓励,都让我感觉他们的善良,以及真心在享受比赛和烹饪的过程。
美国这个国家很多东西都愿意用体育比赛的方式去包装,哪怕不止是体育比赛:选举,知名案子的审理,各种名目的真人秀节目:都有对抗,有拉锯,有数据分析,回放,气氛烘托等等。美国人好斗,愿意比赛。似乎只有变成比赛,美国人才觉得有乐子。 或许他们是喜欢比赛中的人们那些积极的品质,专注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面对困境挑战,审时度势,想尽办法做出应对;专注自己,但也关注他人的进步与成就,分享经验,给予帮助;在乎输赢,但也专注自己的进步,享受过程。
这深深的影响着美国这个国家的人们,也借着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不断的影响着世界。
或许这才是为什们我喜欢这个节目,喜欢烧烤的原因吧。